紫葉小檗(學名:Berberis thunbergii var. atropurpurea Chenault),別名:紅葉小檗,小檗科、小檗屬。原產(chǎn)于中國東北南部、華北及秦嶺。多生于海拔1000米左右的林緣或疏林空地。落葉灌木,枝叢生,幼枝紫紅色或暗紅色,老枝灰棕色或紫褐色。葉小全緣,菱形或倒卵,紫紅到鮮紅,葉背色稍淡。4月開花,花黃色。果實橢圓形,果熟后艷紅美麗。
紫葉小檗的適應性強,喜陽,耐半陰,但在光線稍差或密度過大時部分葉片會返綠。耐寒,但不畏炎熱高溫,耐修剪。園林常用與常綠樹種作塊面色彩布置,可用來布置花壇、花鏡,是園林綠化中色塊組合的重要樹種。
紫葉小檗是日本小檗的自然變種。落葉灌木。幼枝淡紅帶綠色,無毛,老枝暗紅色具條棱;節(jié)間長1-1.5厘米。葉菱狀卵形,長5-20(35)毫米,寬3-15毫米,先端鈍,基部下延成短柄,全緣,表面黃綠色,背面帶灰白色,具細乳突,兩面均無毛。花2-5朵成具短總梗并近簇生的傘形花序,或無總梗而呈簇生狀,花梗長5-15毫米,花被黃色;小苞片帶紅色,長約2毫米,急尖;外輪萼片卵形,長4-5毫米,寬約2.5毫米,先端近鈍,內(nèi)輪萼片稍大于外輪萼片;花瓣長圓狀倒卵形,長5.5-6毫米,寬約3.5毫米,先端微缺,基部以上腺體靠近;雄蕊長3-3.5毫米,花藥先端截形。漿果紅色,橢圓體形,長約10毫米,稍具光澤,含種子1-2顆。
原種(日本小檗)是落葉灌木,一般高約1米,多分枝。枝條開展,具細條棱,幼枝淡紅帶綠色,無毛,老枝暗紅色;莖刺單一,偶3分叉,長5-15毫米;節(jié)間長1-1.5厘米。葉薄紙質(zhì),倒卵形、匙形或菱狀卵形,長1一2厘米,寬5-12毫米,先端驟尖或鈍圓,基部狹而呈楔形,全緣,上面綠色,背面灰綠色,中脈微隆起,兩面網(wǎng)脈不顯,無毛;葉柄長2-8毫米?;?-5朵組成具總梗的傘形花序,或近簇生的傘形花序或無總梗而呈簇生狀;花梗長5-10毫米,無毛;小苞片卵狀披針形,長約2毫米,帶紅色;花黃色;外萼片卵狀橢圓形,長4-4.5毫米,寬2.5-3毫米,先端近鈍形,帶紅色,內(nèi)萼片闊橢圓形,長5-5.5毫米,寬3.3-3.5毫米,先端鈍圓;花瓣長圓狀倒卵形,長5.5-6毫米,寬3-4毫米,先端微凹,基部略呈爪狀,具2枚近靠的腺體;雄蕊長3-3.5毫米,藥隔不延伸,頂端平截;子房含胚珠1-2枚,無珠柄。漿果橢圓形,長約8毫米,直徑約4毫米,亮鮮紅色,無宿存花柱。種子1-2枚,棕褐色?;ㄆ?-6月,果期7-10月
紫葉小檗(學名:Berberis thunbergii var. atropurpurea Chenault),別名:紅葉小檗,小檗科、小檗屬。原產(chǎn)于中國東北南部、華北及秦嶺。多生于海拔1000米左右的林緣或疏林空地。落葉灌木,枝叢生,幼枝紫紅色或暗紅色,老枝灰棕色或紫褐色。葉小全緣,菱形或倒卵,紫紅到鮮紅,葉背色稍淡。4月開花,花黃色。果實橢圓形,果熟后艷紅美麗。
紫葉小檗的適應性強,喜陽,耐半陰,但在光線稍差或密度過大時部分葉片會返綠。耐寒,但不畏炎熱高溫,耐修剪。園林常用與常綠樹種作塊面色彩布置,可用來布置花壇、花鏡,是園林綠化中色塊組合的重要樹種。
紅葉小檗為植物界被子植物門(Magnoliophyta)雙子葉植物綱(Magnoliopsida),又稱木蘭綱。
一 苗床準備
苗床應選在地勢高、干燥無積水的場地,土質(zhì)要疏松、肥沃、通氣性好。一般苗床寬1米,長4至5米,四周用磚砌50厘米高,周圍留排水孔,下部墊10厘米厚的碎石子,上面是闊葉樹或針葉樹下天然漚制多年的腐葉土。用50%的多菌靈粉劑消毒,每100公斤土施5克藥劑。拌土后,覆蓋塑料薄膜3至5天,能很好地殺死土壤中的多種病蟲害。
二 插穗選擇
插穗選取1至2年生或當年生半木質(zhì)化枝條,剪成12至15厘米的枝段,保留1至3片葉片。將插穗下部放入1/100O高錳酸鉀液中泡24小時,既能消毒又能促進插條生根。
三 扦插
把插穗垂直插入苗床,扦插深度為7——8厘米。扦插后要把插穗周圍的土壤壓實并隨即澆一次透水,使插穗下部與土壤貼實。扦插的行距一般為4——5厘米,株距5——6厘米。扦插時,插穗上的葉片不宜留得過多,也不宜全部剪除,下部的葉片可全部連葉柄剪去,上部留2片葉,再根據(jù)葉片的大小,每個葉片冉剪上1/2至2/3,減小水分與養(yǎng)分的過多消耗。
四 插后管理
插后及時搭設(shè)塑料薄膜棚架,覆蓋80%至40%遮光網(wǎng),可通過人工或機械方法進行清除雜草、松。根據(jù)干濕溫度計指數(shù)及時噴水、防風,保證空氣相對濕度在80%以上,溫度25℃左右,這樣的環(huán)境條件能夠使插條成活率達90%以上。
1.看到出現(xiàn)死葉,就要徹底修剪一次,從死葉入手,開始修剪。一定要順著死葉,找到它的莖,因為它死了以后,莖非常細,不容易分辨,揪住葉子,就好辦了,一直找到死莖的最底處。開始剪掉,不要大意,一定要仔細。
2.經(jīng)過細心地檢查,修剪,把所有死葉修剪干凈,就算完成了第一步。所謂的:像不像三分樣,就是這個道理,不論怎樣,表面是干凈整齊了。重要的是保持住,出現(xiàn)死葉,就要找到原因,是不是水多了或是肥多了?
3.看到它的根部,出現(xiàn)死根,最好不要動它,你會問:它已經(jīng)死了,為什么不能弄下來?是的,這是一個假象,實際它并沒有死,把它弄出來,根部還是很健壯的,用不了多久,就會竄出新芽。
4.不能少了陽光照射,這花就是離不開陽光,但是,不適合長時間太陽照射,長時間照射它就會葉子缺水,就會把葉子卷起來,表示陽光太強了,不能接受了。這時,我們就要給它補充水,最好就是,用噴壺往葉子上,噴灑一些,就夠用了。
5.如果發(fā)現(xiàn),已經(jīng)長出許多新芽,這個時候,就不是使用普通的隔夜自來水了,就要適量補充肥料。最好用的肥料就是:黃豆泡水。一定要視其濃度使用,假如是很臭的黃豆泡水,就證明這個肥料很濃,就要稀釋一下,用30%的黃豆泡水,加70%的隔夜自來水,用噴壺噴灑即可。
6.平時濕度的掌握也是至關(guān)重要的,為了保持它的健康成長,現(xiàn)在這個季節(jié),必須保證每個星期澆兩次透水,也就是最好不要超過三天,就可以澆一次。重要說明:水不是越多越好,如果澆多了,會容易造成爛根,就沒有救了。所以,澆水必須控制好。不要亂澆。
紅葉小檗為落葉灌木,枝葉均為紅褐色,喜光耐陰,對土壤要求不嚴,萌芽力強,耐修剪,是我國北方綠化樹種之一。幾年來筆者多次栽植紅葉小檗,積累了一些經(jīng)驗,供園林同行參考。
春季栽植栽植宜早,修剪宜狠。最好在土壤表層初化,樹液尚未流動之前(北方3月10日至4月10日)進行。栽后踩實,噴霧,漫灌,自枝條上部剪去2/3,3至5天灌水一次,風沙較大時每天需噴霧1至2次,第三次灌水后培土封根。栽后需設(shè)風障,以避免風搖損傷新萌發(fā)的須根。風季過后,新芽多已經(jīng)萌發(fā)(約20至30天),灌水2至3次,撤除風障。施肥應選在當年雨季,長勢較弱者可適當噴施葉面肥以促進枝葉及根系的生長,達到良好的觀賞效果。
夏秋季節(jié)栽植栽植宜晚,修剪宜少而輕,最好在入伏之后,當年生枝條半木質(zhì)化后進行。此時正值雨季,供水充足,土溫較高,有利于生根。立秋之后亦可栽植,這時當年生枝條木質(zhì)化基本完成,植株生長勢明顯減弱,并逐步轉(zhuǎn)入休眠期,但地下根系仍在生長。由于地上部分蒸騰的減弱,養(yǎng)分和水分的需求相對減少,利于根系生長和休眠。栽后踩實灌水,輕剪或不剪,需搭遮陰網(wǎng)(或棚),每天對葉面噴霧3至5次,嫩枝嫩葉枯落屬正常現(xiàn)象。待新芽萌發(fā)(約15至30天)后方可撤去遮陰網(wǎng)(或棚)。施肥時間應選在次年早春,為紅葉小檗新枝萌生提供充足的養(yǎng)分。栽植成活率與選苗、水、肥、氣、熱等多項內(nèi)容有關(guān)。應選擇生長健壯、根系發(fā)達的小苗,如用做造型最好選2至3年生苗。移植時盡量多的攜帶母土或土坨,夏秋栽植必需帶土坨。施工中應密切關(guān)注天氣情況,春季避開大風、沙塵暴等惡劣天氣。夏季趕在雨天前栽植,可大大提高苗木成活率。